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晏嬰故地探訪:穿越千年的“現(xiàn)代化”思想
晏子使楚的故事,讓出生于山東高密的晏嬰,因其杰出的人品和政治才能而聲名遠揚。雖距今已過去2500多年的時間,但晏嬰的千古佳話和高貴品德在晏子故里依然流傳至今。29日,中新網(wǎng)記者特別來到山東省高密市柏城鎮(zhèn)晏王廟村探訪晏嬰的出生地。
原墓有封土,高約10米,直徑約40米?,F(xiàn)在看到的墓冢是2015年6月重新修建落成的新墓?!∩骋婟垺z
在墓東有晏王廟,但卻因歷史原因在1966年被拆除,只保留了廟址。記者看到原址處種滿了胳膊般粗的楊樹,雜草叢生?!∩骋婟垺z
沿晏子路一路南行,剛進村就看到高立的路牌上寫著“晏子故里”的歡迎標語。不遠處就是晏王廟村西北50米處的晏子冢。
一條長約50米寬10米的青石磚路,直通盡頭的墓冢。路兩旁各有一排馬、羊等獸像相視而立。原墓有封土,高約10米,直徑約40米。墓前有一方鼎,東側屹立著一塊高約5米的龜馱碑,上刻有碩大的“穹碑”二字。馱碑后方有一塊約1.5米的石碑,上刻有“晏冢穹碑”,每字方2尺余,被稱為晏冢穹碑。
據(jù)原山東高密市文物管理所所長李儲森介紹,現(xiàn)在看到的墓冢是2015年6月重新修建落成的新墓。青石磚路和兩旁的神獸是在模仿古時候的墓道。在墓東有晏王廟,但卻因歷史原因在1966年被拆除,只保留了廟址。記者看到原址處種滿了胳膊般粗的楊樹,雜草叢生。
曾在2002年親自執(zhí)筆并出版了《齊國名相晏嬰》一書的李儲森說,晏子雖“長不滿六尺”,卻博學多識,足智多謀。他很多的精神思想都已被“現(xiàn)代化”。他廉潔奉公,“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正是如今倡導勤政廉潔的表現(xiàn);勤政愛民,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也正與以人為本相契合;外交上機敏善變,不辱身國,無論何時都以國家利益為外交前提。如今經(jīng)濟發(fā)展,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溯先賢的精神思想。
沿晏子路一路南行,剛進村就看到高立的路牌上寫著“晏子故里”的歡迎標語。不遠處就是晏王廟村西北50米處的晏子冢。 沙見龍 攝
山東省高密博物館館長代金喜告訴記者,館內(nèi)專門設有齊相晏嬰的紀念館,高密名人紀念館中也有晏嬰及其父親晏弱的雕像和介紹。縣城里文化廣場上有晏嬰雕像,還建了一個三賢(晏嬰、鄭玄、劉墉)廣場。晏嬰作為高密歷史名人之一,高密又是其出生地,其思想更應該普及向廣大民眾。據(jù)史料記載和研究顯示,晏嬰的愛民思想對孔子“仁政愛民”的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貢獻。
據(jù)悉,中國晏子研究會每年都會組織晏氏家族的人來此祭祖。高密三賢和民藝四寶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莫言故居、紅高粱文化、晏子先賢文化等也已成為中國高密的代名詞。
晏嬰字“仲”,謚號“平”,后人又稱他“晏平仲”、“晏子”,是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齊國夷維(今山東高密)人。
編輯:陳佳
關鍵詞:晏嬰故地探訪 穿越千年 “現(xiàn)代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