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留學生遭遣送,反映“生活教育”之缺
杭州去美國愛荷華大學留學的小倪,因為擔心掛科(考試不及格)而在社交網(wǎng)站上發(fā)帖才惹出麻煩——被取消簽證回國,而且被開除的可能性很大(見昨日《錢江晚報》A2版)。
怕考試通不過,可見小倪很重視、很在乎留學學習。但是,對考試的在乎,為什么會危及留學資格呢?考試和留學這兩件事,在小倪那里怎么會對立起來的?幾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都談到了國內(nèi)教育方面的問題。那么,這件事反映了什么樣的教育缺失?
小倪在社交網(wǎng)絡上張貼持槍照,并暗示如果學校讓他考試掛科,將讓教授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盧剛事件發(fā)生于1991年,愛荷華大學教授、官員等5人遭盧剛槍擊。因為這個帖子,小倪被取消留學簽證,返回國內(nèi)。事發(fā)后,小倪說“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指盧剛事件。這很奇怪,不知道的事情,你怎么拿來類比,聲明自己要模仿盧剛?惹出事來了,用不知道來為自己辯解。不知道就不能輕率議論,否則,就是對他人和自己的不負責。當然,也可能是明明知道的,出事了才推脫“不知道”。如果一個人無論大小事情都懂得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就不太會鬧自己打自己臉的笑話。
那么,誰應該對一個學生的掛科負責?如果是學生平時沒有學好,或者考試過程中出現(xiàn)了失誤,教師給你不及格,不是理所當然嗎?如果是因為教學質(zhì)量等原因造成你考試不及格,也可以向校方申訴、交涉。而這一切都沒有發(fā)生,就把盧剛事件搬出來了。顯然,小倪不知道應該怎么對待掛科問題,也不知道出了狀況怎么處置才是對自己負責的做法。那么,怎么對自己負責呢?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懂得自己的權利是什么,什么話可以說,什么話不能說,什么話會造成恐慌,擾亂公共生活。
并且掛科還沒有發(fā)生,只是小倪自己的一種假設,怎么就立即想到用最過激、最極端的應對方式并公之于眾?而所有可以采取的合理、合法的應對方式都被忽略過去了。這種反應模式是怎么建立起來的?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這種反應方式,在各種街頭糾紛、辦公室糾紛中都很常見。發(fā)生一點點摩擦誤會,立即激化、升高到?jīng)_突的頂點,最后兩敗俱傷,這也是缺乏對自己負責的能力。
那學校教育怎樣培養(yǎng)人的責任意識、責任能力呢?現(xiàn)代教育先驅(qū)之一陶行知,很早就提倡“生活教育”。學生在學校內(nèi)外的經(jīng)歷、見聞,都是寶貴的教育材料,都應該是學校教育的有機一部分,教育者應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自己所見聞所經(jīng)歷的生活現(xiàn)象,從中提煉、領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包括權利、責任等基本社會意識和能力。但在現(xiàn)行教育中,“生活教育”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東西?,F(xiàn)在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這個學生將來是要參加考試,要參加升學競爭的”,而不是“這個學生將來要有自己的人生的”。小倪也是被這樣教育出來的,所以,他對掛科(考試)問題的應對措施,幾乎讓他失去了繼續(xù)學業(yè)的機會——考試不再是留學生活的一部分,反而成了毀掉留學生活的一個起點。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擔心掛科發(fā)帖子 取消簽證 留學生遭遣送 “盧剛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