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籃球筐上鎖”讓人很無奈
近日,有媒體報道,青島一所大學在寒假期間封鎖了籃球場,就連本校師生也無法正常使用,并發(fā)布了上鎖籃筐的圖片。校方回應(yīng)稱,給籃筐上鎖是為了保護塑膠籃球場,該校寒假期間僅有這個籃球場上鎖,對師生和市民進校打球影響不大。
“籃球筐上鎖”
如今,全民健身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文化認同。然而,健身器材和活動場地的缺失,讓老百姓參與健身的利益訴求處于一種“吃不飽”的狀態(tài)。更讓人憂心的是,因為制度的壁壘和人為的藩籬,那些已有的健身設(shè)備“不讓用”,讓老百姓多了一些望而興嘆的無奈。
對于喜愛運動的人們來說,“籃球框上鎖”無疑是對健身訴求的忽略乃至漠視。大學校園的籃球場作為一種公共資源,既要做到物盡其用,也要具備開放精神?!盎@球筐上鎖”不僅讓校外人員難以施展健身愛好,就連本校師生也無法正常使用,顯然背離了全民健身的時代潮流。
按照校方的說法,在低溫條件下,塑膠籃球場不宜使用,“籃球筐上鎖”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場地。即便這種說法屬實,也要提前告知師生,做好相應(yīng)的解釋說明工作,而不是生硬、粗暴地給籃球筐上鎖。在公眾權(quán)利意識不斷增強的當下,“籃球筐上鎖”即使初衷良善、目標正義,也要符合程序正義。
在信息不對稱的格局下,“籃球筐上鎖”難免會引發(fā)惡意的揣測。在現(xiàn)實生活中,借保護之名限制體育設(shè)施開放的伎倆,一次又一次地切割了社會信任。至于那種“別的籃球場都對外開放,只鎖上一個籃球場對師生和市民影響不大”的說辭,看似有理有據(jù),實際上經(jīng)不起推敲。
擴大全民健身的公眾參與,既需要提高老百姓參與戶外運動的熱情,也要為他們搭建參與平臺,暢通參與渠道。只有拆除那些有形的、無形的障礙,讓公共資源更具開放精神,才能提升公眾的社會認同。校園里的籃球場如此,其他公共資源亦然。(楊朝清)
編輯:劉文俊
關(guān)鍵詞:“籃球筐上鎖”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