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法庭中立有助于實現(xiàn)司法公正
新的法庭規(guī)則注重對控辯雙方的平等保護,強調規(guī)則面前人人平等,這些具體的措施無疑有助于校正過去失衡的控辯關系,法庭中立更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
最高人民法院14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guī)則》修改的有關情況。媒體普遍關注刑事被告人出庭受審“去囚服”,這一外顯的司法文明的確值得點贊。
盡管在此之前,最高法院數(shù)度放出風聲,將“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讓被告體面受審,就是對被告人人權實實在在的司法保障,而有些地方法院,如河南高級法院等,在為刑事被告人“去囚服”等體面受審的保障措施上,已經(jīng)走在了前面。此次最高法院借助修訂法庭規(guī)則之機,統(tǒng)一推進司法文明與司法禮儀,當是水到渠成之事。
除了讓司法文明在法庭規(guī)則中彰顯,程序公正更是法庭規(guī)則的重中之重。此次修訂的法庭規(guī)則也更加注重了庭審規(guī)則的公平。如訴訟權利行使受到平等保護。規(guī)則要求審判人員在庭審活動中平等對待訴訟各方,不歧視或偏袒任何一方。這在刑事訴訟中,亦即強調法官對控辯雙方平等對待,不歧視或偏袒任何一方——在中國的司法語境中,歧視主要指向辯方,偏袒主要指向檢方。
此次修訂也強調了規(guī)則面前人人平等。規(guī)定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都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遵守法庭紀律,尊重司法禮儀。任何人違反法庭規(guī)則,都應受到追究。這里的“任何人”,自然包括了被告人、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也包括了出庭支持公訴的檢控人員,以及法院的工作人員。
長期以來,中國刑事司法程序深受國家本位主義的影響,優(yōu)先強調懲罰犯罪,而輕視人權保障。在國家本位的身份自認之下,法官天然傾向檢控方,法律界甚至以“劉關張”來形容公檢法之間的“親密關系”。而在制度設計上,公檢法本該是相互制約的“魏蜀吳”關系。也正因為控審兩方同屬司法官序列,有“國家”身份,在一些手持裁判權柄的法官心中,“控辯平衡”的訴訟理念總難以生長。
我們常把法官比喻為天平,這架天平的兩端托盤,就放置著控辯雙方。從控辯各自占有的司法資源來看,它們天然不平衡。因為代表國家追訴犯罪的控方在訴訟資源的配置上,有國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后盾,而被告人及其律師則只能依靠微弱的個人力量來行使其權利。這種力量的失衡直接影響控辯雙方調查取證的能力,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訴訟的走向。如果在庭審中,還不能得到公平對待,控辯的失衡將更趨嚴重,一架傾斜的天平,也將無以彰顯結果的公正。這就是各國司法的制度設計,都格外強調法官中立的根源所在。
新的法庭規(guī)則注重對控辯雙方的平等保護,強調規(guī)則面前人人平等,這些具體的措施無疑有助于校正過去失衡的控辯關系,法庭中立更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法庭 控辯 司法 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