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九寨溝震后村民重建家園:生活已恢復 期盼從未離去
重建家園
加固維修,升級老門面
“衣服破了就自己補好,房子壞了就想辦法修好?!?1月13日,站在自家店門前,袁淵咧嘴做鬼臉,笑呵呵逗弄著小兒子。在他身后,一座二層樓的木質藏房已經(jīng)打好地基,十多根約半米直徑的頂梁柱深深扎進地下,柱身上,五彩花紋初現(xiàn)木屋未來的精美。
袁淵的客棧處于村口的好位置,過去客人多的時候,每天晚上院子里都會有篝火晚會。地震后,墻垮了,房子裂了,這個長著絡腮胡子的粗獷漢子,如今變得精瘦。收拾好心情,他開始熱火朝天地重建家園,“嗯,花花草草都要重新種?!?/p>
重建家園,這是目前整個漳扎鎮(zhèn)村民的關鍵詞。
在上四寨村,米德強家,垮掉的院墻已經(jīng)被重新砌好,對于原本接近完工的兩座新房,全家人商量后,決定干脆重新加固。在牙屯村,村口的游客中心在停滯修建百天后,工人們已重新動工,一磚一瓦,分外用心。
加固維修不能省錢,這是村民們的共識。在漳扎村,村民高高特意從重慶找來施工隊伍,這位51歲的藏族大叔,通過“貨比三家”,才從重慶請來這支曾在汶川地震、蘆山地震中有過民房加固維修經(jīng)驗的隊伍。
這次,高高不僅把自家受損的墻面、柱子進行加固維修,同時還重新裝修了一遍,貼上新瓷磚,升級老門面。
最近,高高心情不錯,因為不但村里有10多家村民找到這家加固公司,就連其他受損村寨也有慕名而來的,“我們都特別重視加固房子,你想,修好了,我們和游客都放心?!?/p>
如今走進漳扎鎮(zhèn)的大小村子,白天,男人帶著手套和安全帽,脖子上圍著汗巾,推著建材建渣來來往往,工地的敲擊聲遠遠近近;女人在家里動作麻利地做著家務。
目前,漳扎鎮(zhèn)輕微、中度和嚴重受損的房屋都已基本完成維修加固,大部分村民從帳篷搬回家住。傍晚是炊煙的味道,忙碌著修修建建的村民們聚在一起,議論著自家進展。這是曾經(jīng)繁華的村子,如今最熱鬧的時刻。
尋找出路
出門打工,盼景區(qū)重開
庭樹不知人離去,夏至還發(fā)舊時綠。
走進牙屯村,老樹懶散斜著枝丫,沐浴著11月的陽光。樹下,蔣昌鳳和姐妹坐在石碓上,閑聊中等著賣菜車經(jīng)過。從帳篷搬回家后,以前每隔一天就會進村的賣菜車,恢復原本頻率。這天,她們想要買點新鮮蔬菜和水果。
午后四周靜謐,這對好姐妹的聊天細細碎碎。
“韋勝林去成都打工了,他在縣里招聘會上找到的活兒,屋頭房子一修好就走?!笔Y昌鳳有點動搖,眼下天氣漸冷,以往這時候,村里人慢慢閑下來,烤火聊天,等待來年的旅游旺季??山衲辏蠹視懻撘院蟮某雎?。
在漳扎鎮(zhèn)的13個行政村里,牙屯村不算大,全村共47戶147人。之前,蔣昌鳳和其他大多數(shù)村民一樣,將家里有著絢麗彩繪的客廳租給旅行社,一年能有一萬元租金?,F(xiàn)在生意淡了,光靠出租房屋似乎不太現(xiàn)實。
相比牙屯村,漳扎村的旅游業(yè)務更成熟。
“之前借錢裝修新客棧,結果地震一來,客棧停工,錢也欠上了。”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大家都期盼著景區(qū)重新開放,“我們想過,幾十年都在干這個,以后還是想繼續(xù)干。”
有著相同想法的還有蔣昌鳳,她從村上知道,以后村里還是發(fā)展旅游業(yè),打造馬幫營地新景點,同時逐步恢復村里的客棧。
生活已經(jīng)恢復,期盼從未離去。
蔣昌鳳是漢族,嫁給藏族丈夫這么多年,她已經(jīng)習慣并愛上酥油茶的味道。地震百天后,她的生活逐步回到從前的節(jié)奏,每天一碗酥油茶,做家務干農活,等到了周末,就盼著兩個在縣里讀書的孩子回家。
已經(jīng)是臘肉飄香的季節(jié),牙屯村的幼兒園在9月按時開學,這個只有6個小孩的“袖珍”園子,每天依然會有稚嫩歌聲傳出。
漳扎村里,袁淵將以前的客棧招牌仔細收好,他并不準備換新名。在他心中,家鄉(xiāng)就和客棧名字一樣——九寨天堂,“九寨溝總會回來的?!?/p>
人物1
往返9次穿越“生死線”救游客
導游“錘子兄弟”入選“中國好人榜”
“生死有命,怕錘子。”跑出那個地動山搖的夜晚,導游張立狠狠說道。他和另一個導游李文華的命運,正是在地震的瞬間,被連在一起。
同是往返于九黃線上的導游,8月8日晚,帶著旅行團,他們乘坐的旅游大巴都被地震逼停在神仙池路口附近。碎石如雨落下,整座山仿若被激怒的巨人,發(fā)出轟隆隆的沉悶巨響。
于是,此前素不相識的兩人,在災難降臨的夜晚,成為最默契的搭檔。
不足千米的路程,彼時艱險遍布。前方道路被垮下的石頭和大樹攔得嚴嚴實實,兩位導游只得徒手扳斷拇指粗的樹枝,從密密麻麻的枝椏中,硬扒出一條生路。團里面有老有小,有傷員,所有人被集中起來,相互扶持,依次爬過每一個艱險的點位。一路上,飛石沙塵不斷,讓人膽戰(zhàn)心驚,兩位導游在前面探路,觀察無虞后,再讓游客火速跑過。
終于,兩個旅行團的游客一個不少地被帶出危險區(qū)。
“繼續(xù)救人!”商量后,張立和李文華一次次折返,一次次努力,將傷員和被困群眾帶出。遇到走不動的,就背、就抬;碰到哭泣的,安慰、勸解。
那個夜晚,活著,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成都后,兩位導游竭力不讓家人知道自己在地震中的經(jīng)歷,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沒什么,就是把客人都帶出來了。”其實,震后一周,李文華都沒有平復心情,“怕聽到響聲”。由于九寨溝景區(qū)暫停接待游客,李文華去了趟峨眉山,平時就待在成都。
也正是因為在那個夜晚的攜手相助,李文華和張立成為朋友,他們被網(wǎng)友戲稱為“錘子兄弟”。今年10月,他們同時入選中央文明辦公布的9月中國好人榜。對此,張立很平靜,他說,在地震中,沒有一個導游落下自己的團,在九寨溝里的導游們,帶著數(shù)萬游客有序轉移和救援。彼時,一面導游旗就是游客的希望。
百天過去了,張立想借此機會調整一下工作方向。
如今,李文華重新開始帶團,往返于成都和瀘沽湖的他,依然將自己在九寨溝景區(qū)前的照片,作為朋友圈封面。這個曾在九黃線上奔波了3年的年輕導游,盼望著能重新用看似不經(jīng)心,實則掩藏不住驕傲的語氣,再次對著游客感嘆:“才到蘆葦海你們就覺得美上天啦,九寨溝前面的美景更多呢?!?/p>
人物2
民宿老板澤旺佐:
等到九寨溝開放 我的客人還會回來
在九寨溝漳扎村碰到澤旺佐時,她正抱著一捆木柴,站在格薩爾酒店外打望。這個以木質結構為主的民宿,屋檐下掛滿了燈籠。“你們是要住店?”如果不是她的自我介紹,沒人能猜出,這位衣服和臉上沾滿灰塵的大嬸,是兩間民宿的主人。
今年正好50歲的澤旺佐是土生土長的九寨溝人,為了不虧待自己的三個孩子,她賣過手工布包和串珠,制作過衣服。打拼數(shù)十載,最終開出兩家大型精品民宿,客房數(shù)量超過160間。
震后百天,她家的民宿正在翻修和加固。直到現(xiàn)在,澤旺佐還會接到游客的訂房電話。那些千里之外的聲音,讓她感到溫暖,“他們說等酒店開業(yè)了,還要回來給我扎起!”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九寨溝震后 重建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