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唐代長沙窯青花藍點碗
此碗高5.1厘米、口徑15.4厘米、底徑6.6厘米。
此碗為典型而開門的唐代長沙窯產品(圖1),釉色大部青黃,有部分不規(guī)則黑褐色釉斑。釉表密布細密開片,并有少量自然脫釉。胎質青灰色,底足為餅足,微內凹(圖2)。內底和外底各有5個用熟泥塊墊燒的支釘痕。碗為折腰碗,大方而實用,為當時的大路貨產品。
但此碗的奇妙之處在于,碗內有3個直徑約1厘米左右的青花藍點。這3個青花藍點,不是工人有意為之,而是無意中灑落在上面的。那么這就意味著,當時長沙窯一定也燒造鈷藍釉器甚至青花產品。這在一些資料中已有印證。如在某地出土了唐代長沙窯的寶石藍釉水盂,呈色劑為鈷藍料。又在海中沉沒的“黑石號”船中出水唐代長沙窯青花盤等。
現(xiàn)在,青花瓷的起源,是個熱門的研究課題。筆者認為,青花瓷的發(fā)展,首先在有了鈷藍料之后,在無意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也就是從無意到有意,從簡單到復雜,從粗糙到精美,逐漸地發(fā)展起來的。唐代是萌芽階段,宋代時斷時續(xù),到元代發(fā)展成熟,而不是在元代一蹴而就的。唐代國際交流廣泛,進口到鈷藍料,初用在唐三彩上,后逐漸燒成青花瓷,宋代國際交流,陸路被西夏控制,只有海路,可能鈷藍料進口少,因此宋代青花瓷不多見。而到元代,疆域橫跨歐亞中東,很方便的進口到鈷藍料,促進了元青花瓷的大發(fā)展。
編輯:楊嵐
關鍵詞:青花 唐代 長沙 長沙窯 青花藍點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