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知識講堂>文玩雜項文玩雜項
古代貨幣造假大揭秘
■明代花銀十兩銀錠(真)
■明代花銀十兩銀錠(假)
■明代大明通行寶鈔(真)
■明代大明通行寶鈔(假)
銅錢造假
所謂古代銅錢做假就是偷工減料,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減輕錢幣重量,二是原料摻假。
錢幣造假最早出現(xiàn)在西漢文帝時期,至此之后,私鑄、盜鑄銅錢之風(fēng)便屢禁不止,離奇的是,官府和民間均有私自鑄造錢幣的現(xiàn)象。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和古代銅錢的性質(zhì)有直接關(guān)系。
唐代之前,銅錢是以銅的重量命名并確定其價值的,一經(jīng)國家確定后不能改變,鑄錢就是增加財富,越多越好。但是,銅材是有限的,因此,在鑄錢時,為了牟取更大利潤,通常會偷工減料。
比如,西漢初年,沿用重量為十二銖的秦半兩錢,但由于銅材不足,銅錢嚴(yán)重匱乏,于是,鑄造的半兩錢其實只有八銖重。后來,更是逐漸減輕重量,鑄造四銖半兩和三銖錢;還有將重十二銖的錢熔化,做成三銖重的半兩錢當(dāng)成十二銖重錢用的現(xiàn)象。如此混亂的幣制直接導(dǎo)致民間盜鑄私鑄錢幣行為猖獗。
漢武帝時期進(jìn)行了貨幣改革,廢除半兩錢,鑄造新型的五銖錢幣。但是,東漢末年,董卓當(dāng)政時又將五銖錢改成了一銖重,貨幣瞬時貶值了四五倍。錢幣像雞的眼睛那么大,稱為“雞目五銖”。此時,民間錢幣私鑄也蜂擁而起,這種錢幣不僅小而且銘文幾乎看不清楚。
西漢王莽時期,曾推行了幾次錢幣改革,發(fā)行最多的是“大泉五十”,一枚大泉五十相當(dāng)于50枚五銖錢?!稘h書·王莽傳》中記載:“自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勝數(shù)?!闭f的是當(dāng)時官民私鑄錢幣之風(fēng)極盛。私鑄的“大泉五十”是民間自制模板仿造的,不但不如官錢那么精致,而且文字扭曲,錢本身的重量也很小,但即便是這樣的錢幣,也依舊能在民間流通。
到了唐朝,以重量為錢文的習(xí)俗被廢除,錢文改為通寶制。錢幣的面值有小平(一文錢)、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之后,歷代都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私鑄銅錢,這些私鑄錢的特點就是尺寸小、重量輕,且錢文不夠清晰有力,銅質(zhì)不純。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銅錢的特殊性質(zhì),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鑄造的錢幣其實都是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的。因此,今天我們看到有不少減重和銅質(zhì)不純的粗拙錢幣基本都是當(dāng)時的私鑄錢幣。
紙幣造假
北宋時期出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之后,南宋、金、元、明、清各代都發(fā)行過紙幣。由于紙幣比較容易偽造,所以,在紙幣上都會印有“偽造者斬”等類似的字樣,以示警戒。盡管如此,由于利潤巨大,仍不乏有人鋌而走險。
國家博物館藏有唯一存世的一件南宋會子鈔版。版面中間方框內(nèi)刻有“敕偽造會子犯人處斬,賞錢壹阡貫。如不原支賞,與補(bǔ)進(jìn)義校尉。若徒中及窩藏之家能自告首,特與免罪,亦支上件賞錢,或愿補(bǔ)前項名目者聽”五十六個字,可見當(dāng)時對偽造紙幣的懲罰是極為嚴(yán)厲的。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下令設(shè)立寶鈔提舉司,下轄鈔紙、印鈔二局和寶鈔、行用二庫,印制“大明通行寶鈔”在市場流通。
“大明寶鈔”在紙鈔、圖文、印信、印泥、編號等方面,都采取了防偽措施:鈔紙選用特殊紙材,采用桑皮紙作為主料,并大量添加廢棄的公文紙打成紙漿作為配料;采用精湛的雕刻技術(shù),雕有各種花飾和大段的文字,令偽造者難以按照原樣刻??;鈔紙正面邊緣印有編號,加蓋印信,一是表示官府信用,二是便于防偽,這些印章中均有暗記;此外,印泥采用獨特配制的硫化鉛印泥,也不便仿制;同時,寶鈔上印有獎懲法令:“中書?。☉舨浚┳鄿?zhǔn)印造,大明寶鈔與銅錢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貳佰伍拾兩,仍給犯人財產(chǎn)?!?/p>
即便如此,偽幣依然屢禁不止,如“句容縣楊饅頭出主意,與縣民合謀,叫銀匠密修錫板,文理分明,與印造紙馬之戶同謀刷印”(張秀民:《中國印刷史》)。這種偽造的“大明寶鈔”幾乎可以亂真。案發(fā)后,明朝政府將犯人及涉案人員抓捕到官府,處以極刑。
白銀造假
我們在讀明清時期的小說時,經(jīng)常會看到人們使用白銀情景。當(dāng)時社會中白銀價值很高,于是一些鑄造銀錠的鋪席就會在銀子里摻入其他金屬。
明人張應(yīng)俞《杜騙新書》是一本專門記述市井生活的筆記小說,該書的《假銀騙》一節(jié)講述了一個騙子買布,先用真銀(細(xì)絲銀)買布,讓布商確認(rèn)是真銀后,再用五兩重的漂白銀充之,共銀六百余兩,只有一百余兩是真銀,其余都是漂白銀。漂白銀,是一種假冒銀元寶,是在白銀中摻入白銅,表面看上去和真銀錠一樣,面有細(xì)絲,底有蜂窩,很難分辨。辨別辦法是用火燒,燒去自然白銀色澤后,就會呈現(xiàn)死魚一般的白色,故稱漂白。除此之外,市面上還有其他很多偽造銀錠的方法。
明正德年間,明代詩人姜南在《抱璞簡記》中說:“今世之造假銀者,或以鐵,或以銅,或以鉛、錫為質(zhì),外裹以銀皮,不復(fù)辨其偽也?!?/p>
綜上所述,中國歷史上的錢幣造假可謂形形色色、不勝枚舉,但無論真假,這些古錢幣都是貨幣歷史的實物,更是歷史的見證。
張崇文
貨幣是具有明確價值并被市場接受和使用的特殊商品,只有國家發(fā)行的貨幣才具有真正價值,擁有貨幣就是擁有財富??墒?,貨幣是有限的,于是,就有一些人冒著觸犯法律的風(fēng)險去偽造貨幣。
在中國,自商代出現(xiàn)實物貨幣后,千百年來,相繼流通過金、銀、銅、鐵等不同材質(zhì)的金屬貨幣;此外,中國還是最早發(fā)明紙幣和使用紙幣的國家。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歷史上的貨幣造假。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錢幣 貨幣 造假 古代貨幣造假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