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探訪“藏畫之鄉(xiāng)”青海熱貢“三教一街”
中新網青海同仁7月7日電 (孫睿)7日,中新網記者探訪了地處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務鎮(zhèn)的“三教一街”。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的隆務河畔,被稱為“熱貢”,即“金色谷地”,是安多藏區(qū)文化藝術中心。當地黃南藏戲和以唐卡領銜的熱貢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遺名錄,因此也被稱為中國“藏畫之鄉(xiāng)”。
追溯歷史,公元1765年前后,隆務寺政教合一體制形成,隆務寺規(guī)模擴大,寺僧日增,屬民打大,逐漸形成以隆務寺為中心的隆務十二部。寺僧、屬民生活日用品的需求日趨增加,逐漸吸引了周邊臨夏、蘭州、循化、保安等地回、漢商人常到隆務寺一帯經商,新建商鋪、定居點,或以季節(jié)販運,或坐地經商。
到19世紀末,隆務寺寺主活佛六世夏日倉準許甘肅、循化等地的80名商人在隆務地區(qū)經商,主要從事飲食服務、商品零售、畜產品販購等行業(yè),并劃定區(qū)域,筑土城集中居住,形成隆務街區(qū),即現在的隆務老街,商賈云集,市場活躍,貿易興盛,促進了地方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繁榮。
后六世夏日倉活佛為順應民意,動員周圍群眾在隆務河西岸圈地百余畝,建設商人居住地,分上下街,南北城門各一,建成后將散住在隆務寺周國的商人都安置在城內,形成以商業(yè)為主的街區(qū),至今已有230余年的歷史。
六世夏日倉活佛開明納諫,準許各族商人、工匠信仰本民族宗教,修建本民族的宗教寺院。于是回族、漢族寺院應運興建,隆務寺、圓通寺、清真寺、二郎廟在不足1公里的古街上一字排開,形成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伊斯蘭教、道教櫛比共存的狀態(tài)。
老街短而廣納百川,地僻而胸襟天地,形成了各宗教相互包容、兼收并蓄、共同進步、和睦共處的人文景觀,共同見證了隆務地區(qū)各族群眾相互幫助、團結和睦的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譜寫了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壯美詩篇。(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隆務 務寺 熱貢 三教一街 孫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