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過于看重分數(shù)是教育觀念“失重”
近日,在河南鶴壁,一個13歲女孩疑因學習成績差被親媽打死,送到醫(yī)院前就沒有了呼吸。警方表示,女孩的父親經常在外打工,女孩媽媽專職在家?guī)Ш⒆?,目前女孩媽媽已被刑拘,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取證中。(《大河報》11月16日)
這則新聞令人既嘆惋又憤慨,父母嚴格要求孩子沒有錯,但采用如此方法棒打親生女,顯然喪失了教育的理性。前幾日,在河南南陽市也發(fā)生了一起悲?。耗详柺芯拍昙壞嘲鄬W生小濤(化名),因心臟驟停突然暈倒在早自習的課堂上,待急救車趕到時已無生命體征。其父親深深懺悔,表示孩子作業(yè)壓力大,每天睡眠少,在家庭教育中給孩子的壓力也大。盡管事后父母痛心疾首,公眾批判多多,但放在當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哪怕是我們抱著最美好的善良愿望,這樣的悲劇也絕對不會是最后一例。對我們來說,既要正視悲劇產生的原因,也要汲取教訓杜絕悲劇再現(xiàn),還教育一份理性。
教育的內在價值是以人為本,目的是促進人的發(fā)展。但是在“不能輸在起跑線”觀念的裹挾下,不少教育者和家長化身為“虎媽”、“狼爸”,用世俗的功利目標綁架孩子和教育。教育家陶行知主張,“解放孩子們的手,讓他們盡情去玩;解放孩子們的腳,讓他們到處去跑;解放孩子們的腦,讓他們自由去想;解放孩子們的嘴,讓他們隨意去唱去說”,這樣的教育理念雖是金玉良言,但有多少家長能真心認同并接納呢?
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像農業(yè)一樣需要一個緩慢的發(fā)展過程,孩子的成長教育更應循序漸進。法國教育家盧梭告誡人們,不僅不應當爭取時間,而且還必須把時間白白地放過去,甚至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則。人生是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跑,猶如馬拉松選手需要合理分配體能那樣,個體的成長也需要有張有弛,需要絢麗多姿的色彩,絕不需要只由學習成績涂抹的外表。人生的成功不是考試上的滿分,而是要在社會中找準自己的位置。
臺灣作家劉繼榮說,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我們的孩子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那么,我們的家長有沒有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的勇氣呢?這不僅考驗著教育之道,更考量著家長的智慧。很多家長都在潛意識中擁有無法消除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情結,希望子女成為大人物,有大成就。但我們不無遺憾地發(fā)現(xiàn),任何期待都是把子女當作了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工具,家長已經患上了關懷強迫癥??梢韵胂螅谶@種狀態(tài)下,“孩子太累了”的呼聲能被認真傾聽嗎?
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通常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而“上學真累”卻成了孩子最無助卻又最真實的感受。當家長和教師視分數(shù)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時,把考試的失敗等同于孩子個體的失敗時,這些悲劇的發(fā)生就不那么意外了。培優(yōu)班、琴棋書畫等藝術特長班和到處蔓延的早教班、親子班、胎教班,都折射著家長教育的盲目和盲從。在驅之不散的教育焦慮下,有多少家長敢聲稱愿意讓自家的孩子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呢?
悲劇的發(fā)生,不能單單歸咎于某個家庭、某些家長,全社會都應有所反思。只有進行教育價值觀的糾偏,讓我們的家長有教育和引導孩子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的智慧和勇氣,才能減少意外的發(fā)生。(朱四倍)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看重分數(shù) 教育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