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圖說 圖說
聚焦吉林雍奎魁涉嫌殺人案:兩判死緩 一判死刑 羈押7年無罪釋放
12月4日,雍奎魁(右)與母親相擁而泣。新華社記者 周立權 攝
擯棄“疑罪從有”“疑罪從掛”,真正踐行“疑罪從無”
吉林省高法綜合以上因素認為,作為本案的關鍵證據(jù),案發(fā)現(xiàn)場附近提取到一塑料袋橙子,因未與案發(fā)現(xiàn)場的塑料袋和橙子作同一鑒定,致使認定雍奎魁是否作案的證據(jù)鏈條中斷;雍奎魁在公安機關有罪供述亦作為非法證據(jù)予以排除,從而缺乏指向雍奎魁有罪的客觀證據(jù)。但雍奎魁否認裝有橙子的塑料袋是自己所扔,又不能合理解釋為什么塑料袋上留有自己的指紋。雍奎魁在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作了有罪供述,并不能排除該證據(jù)的有效性,只是該供述的證明力下降。對本案的審理本著“疑罪從無”的規(guī)則進行裁判。
省高法認為,原審判決認定的雍奎魁持斧子擊打被害人頭部,致其死亡的證據(jù)沒有達到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不能得出本案系雍奎魁作案的唯一結論。原審判決認定的雍奎魁殺人案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原公訴機關指控的雍奎魁殺人犯罪不能成立。故宣判雍奎魁無罪。
雍奎魁的辯護人、代理此案的吉林邦安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晶波說,法律“既不能放過一個壞人,也不能冤枉一個好人”,雍奎魁被當庭釋放是我國司法進步的真正體現(xiàn)。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所長于曉光說,隨著國家司法改革進一步推進,“疑罪從有”逐步得到遏制,但“疑罪從無”在一些地方依然沒有真正實現(xiàn),出現(xiàn)了“疑罪從輕”和“疑罪從掛”的趨勢,錯案隱憂依然存在。因此,進一步推進“疑罪從無”,杜絕刑訊逼供,改革和完善偵查的程序和標準,成為防止錯案的當務之急。(完)
12月4日,雍奎魁父親(右)緊抱重獲自由的兒子失聲痛哭。新華社記者 周立權 攝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雍奎魁涉嫌殺人案 無罪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