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煙盒圖案究竟關聯(lián)什么文化傳統(tǒng)?
去過國外和我國港澳地區(qū)的人稍加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香煙包裝上都印著骷髏、爛肺、黃牙等圖形,而且往往占據(jù)很大面積,從視覺和心理上給吸煙者以勸誡。早在2014年,世衛(wèi)組織就建議我國煙草行業(yè)采用該做法。不過就眼下情況看,我國的煙草管理部門尚無這樣的考慮。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煙草專賣局負責人曾表示,在煙盒上印警示圖標不符合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且目前沒有增加圖標的打算。時隔兩個月,該說法又被翻出,再度引發(fā)爭議。
吸煙有害健康已是從醫(yī)學界到行業(yè)、民間的共識。據(jù)國家衛(wèi)生部門2013年發(fā)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煙草煙霧至少含69種致癌物。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chǎn)國和消費國,我國每年因吸煙導致死亡的人數(shù)已超過100萬,這還不包括“二手煙”對包括孕婦在內的非吸煙人群的重要影響。近年來,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無不加大對吸煙的限制,并運用多種手段開展宣傳教育。自2001年加拿大率先使用圖形健康警示后,許多國家紛紛效仿,澳大利亞等國更是為此進行了針對性立法。國際煙草控制政策評估項目負責人指出,“全世界證據(jù)均顯示,大幅圖形警示增強人們對卷煙危害的認識”。
回到國家煙草專賣局負責人的表態(tài),人們自然好奇:在煙盒上印警示圖標究竟關聯(lián)著何種中國文化傳統(tǒng)?就概念定義而言,文化傳統(tǒng)往往體現(xiàn)著一個民族精神特質和風貌,不僅要歷史悠久、世代相傳,且意涵豐富、有民族特色。具體到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內核應是以儒家文化為根基建立起來的仁義誠信、忠孝悌讓、尊師重道等等,形式上以戲劇、詩詞、琴棋書畫等等為載體,哪一點與煙草發(fā)生過關系?眾所周知,煙草本就是個舶來品,無論其傳入途徑是當時的呂宋還是日本,普遍認可的時間是明朝萬歷年間,最多不過四五百年吧,怎么好讓文化傳統(tǒng)來替煙草背鍋?更何況,即以文化傳統(tǒng)而論,同祖同宗的港澳地區(qū),早已順勢采納了國際通行的做法?
如果一定要從文化角度解讀,煙草自傳入我國后還是發(fā)展出了一套特定的文化。比如,煙與關系文化。當年剛入行做新聞那會兒,老記者們就教過一條,甭管自己是否吸煙,兜里要備一兩盒好煙,很多時候在突發(fā)現(xiàn)場采訪目擊者,一根煙遞過去比講一大套新聞理想都管用;至于逢年過節(jié),托關系辦事兒,煙所承載的意味自然更加豐富,即使不解釋你也懂得。還有,煙與地位文化。最常見的是,推斷一個煙民的收入狀況,能從其抽煙的牌子管窺一二,這是煙與經(jīng)濟地位;由此延伸出來的是,煙品牌與社會地位,如什么至尊、神、王,或是名山大川之類的,越是被認為上檔次的煙,名字起得越要有氣魄,讓你覺得兩手一夾、吸上一口就有君臨天下的態(tài)勢了。所以,說印警示圖標不符合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不知潛臺詞是不是擔心這樣的煙沒法拿來請客送禮,或有損社會地位?果然如此,這樣的糟粕文化還是趁早丟棄吧。
當然,還有人可能會辯駁,那位負責人提到的文化傳統(tǒng),就是指印刷的美感。得承認,諸如爛肺、黃牙圖形健康警示著實令人不舒服,但這正是吸煙危害客觀印證啊。再說,并不是所有警示圖片都“血淋淋”,用煙蒂隱喻吸煙對身體某些肌能的危害很是巧妙吧,頂不濟可以把“吸煙有害健康”六個字引得醒目、面積大一點兒吧。講了這么多年吸煙有害,但令人驚訝的事實是,近年來一些地方卻出現(xiàn)了吸煙低齡化上升、吸煙率低但人數(shù)上升等并不樂觀的狀況,這除了提醒有關部門別用利益遮住了公益,在嚴格落實控煙措施的同時,應該繼續(xù)加大普及日常宣傳教育,至少拿起一盒煙看到包裝后讓人聯(lián)想的不是什么“飯后一根煙,賽過活神仙”。(張東鋒)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煙盒圖案 文化傳統(tǒng) 吸煙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