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今天,我們如何在舞臺上“翻譯”老舍作品?
在謝伯梁看來,老舍和曹禺是中國話劇的開辟者?!皼]有他們,中國話劇沒有可能與戲曲相提并論,還停留在文明戲的階段、草臺班子的階段、慷慨議時政的階段。他們共同托起了中國話劇最初的文學殿堂。 ”
“當今的中國戲劇應該回歸文學本體、文化本位,講究精神追求,而不僅僅是看角兒。從這一點來看,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jié)有它的文化高度和美學高度。 ”謝伯梁表示,我們現(xiàn)在好演員很多,但是好的編劇太少,所以當下的中國戲劇一定要注重編劇的作用、注重原創(chuàng)精神和人文精神。
方旭根據(jù)老舍小說《離婚》改編的同名話劇劇照
方旭:找到老舍作品在當下的意義
從2011年起,方旭相繼改編了老舍的小說《我這一輩子》 《貓城記》 《離婚》 《二馬》 ,將它們搬上了話劇舞臺。7年間,改編了4部老舍作品,并任主演和導演,方旭現(xiàn)在被稱為“老舍專業(yè)戶” 。有人調侃他:“你還能干點別的嗎? ”他回答:“人這一輩子把一件事兒干明白了就不容易。 ”
生在北京,從小跟姥姥在北京的四合院里長大,方旭對“京味兒”從心底里是迷戀的。2011年,他將《我這一輩子》搬上話劇舞臺時,只是想能演兩三場“玩玩”就可以了,沒想到此后一發(fā)不可收拾。
改編《離婚》時,老舍的兒子舒乙都替方旭捏了把汗,因為按照傳統(tǒng)戲劇的模式,這部小說很難被改編為話劇。方旭的改編很巧妙:從原著的21個人物里,提煉出3個男性角色,由兩位男演員飾演這3個角色。這種演繹給觀眾帶來了新穎的觀劇體驗。話劇《離婚》首演時,舒乙去看,沒想到方旭會用這樣的改編方式,稱這部劇是他看過的對老舍作品最神奇的一次改編。
“戲劇可以從文學里汲取大量的養(yǎng)分。 ”方旭表示,老舍的小說,它們的文學內涵、語言和精神內核都很精彩,作為戲劇創(chuàng)作者,他愿意踏踏實實地專注于一件事:找到合適的方式,把它們呈現(xiàn)在舞臺上。
在改編老舍作品的過程中,方旭認為最重要的是找到這些作品在當下的現(xiàn)實意義?!耙驗閼騽⊙莩鲇幸粋€特性,就是‘當下’的屬性。觀演關系就是在當下這一刻發(fā)生的,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在同一個時空里面對面。如果把‘當下’這個屬性忽略掉,戲劇可能會變得比較尷尬。 ”所以方旭每次創(chuàng)作時著重思考的問題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在今天上演,我們想跟觀眾聊什么?“如果沒得聊,臺下觀眾看的是跟他們毫無關系的故事,好像也沒什么意思。 ”
話劇《我這一輩子》最早是在北京的蓬蒿劇場演出。演到第三場時,一位在劇場里做保潔的阿姨在后臺找到了方旭,拉住他的手說:“我看哭了,里面那個老警察演的就是我。 ”方旭很理解她的心情:“在社會里,中下層的人,無論在哪個年代,可能都活得不那么自在。 ”保潔阿姨的那句話也使方旭相信:老舍的作品是可以跟今天的觀眾溝通的。
方旭會在話劇版里加入一些和當下社會現(xiàn)實有關的“梗” ,這些“?!睍a(chǎn)生一些喜劇效果,讓觀眾會心一笑。方旭解釋:“我們做老舍作品的改編,不是為了逗大家一樂,而是將幾十年前的作品在今天做一個‘翻譯’ 。這樣的‘翻譯’需要能夠跟今天發(fā)生勾連,從語言到內容上都如此。所以在不違背原著精神、尊重原著思想內涵的前期下做這種勾連,是很有必要的。 ”
關紀新:塑造人物是老舍的“絕活兒”
關紀新表示,老舍的戲劇創(chuàng)作實踐,都是標新立異、別出心裁的,他跟西方的傳統(tǒng)戲劇家不同,跟中國大多數(shù)現(xiàn)代戲劇家也不同?!袄仙岬膽騽【拖袼男≌f一樣,與人們習慣觀看的矛盾沖突劇和心理感受劇明顯不同,他不去精心構建驚心動魄的戲劇脈絡,而以寫人物取勝,多著力凸顯劇中人的歷史命運、社會位置和文化質地。 ”
創(chuàng)作完話劇《龍須溝》后,老舍說:“我寫《龍須溝》如果從動筆寫第一幕起,自然不長。要是從程瘋子那件大褂、丁四那件短襖算起,那該是幾十年了。 ”寫完《茶館》后,老舍說:“我的確認識《茶館》里的那些人,好像我給他們都批過‘八字兒’與婚書,還知道他們的家譜。 ”
關紀新表示,老舍的這些表達,證實了作為劇作家的他塑造人物的能力,以及對筆下人物的情感?!斑@些人物的心理、性格、言談,乃至精神文化背景,都鮮活異常。這是老舍的絕活兒,是他不能被其他人輕易學去的戲劇創(chuàng)作特征。 ”他說,“試想一下,我們每位坐在首都劇場里看《茶館》的觀眾,是被故事情節(jié)抓住的嗎?不是。是那些數(shù)不勝數(shù)的主要和次要人物所展示的歲月和社會變遷,以及他們清晰的精神質感,牽動了我們內心的喜怒哀樂。 ”
當下在戲劇舞臺上被演繹的老舍作品,讓關紀新感受到老舍作品在精神和藝術上的光輝與價值絲毫沒有淡去?!?《老舍文集》中的諸多篇什,還像鏡子一樣照得見你,照得見我,照得見他,照得見我們民族今天的身影和心靈。這就為我們新一代戲劇工作者提供了解讀和演繹老舍作品及其人文精神的基礎。”
編輯:楊嵐
關鍵詞:老舍 作品 戲劇 方旭 “翻譯”老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