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歷經(jīng)近2000年 班固所撰《燕然山銘》摩崖石刻找到了
?——專家講述此次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的過程及意義
齊木德道爾吉分析認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解讀出220個漢字,石碑上刻的總共有260多個漢字,史書中記載的《燕然山銘》是292個字。雖然差幾十個字,但所差的基本是古漢語中的語氣助詞,像“蓋”這種助詞就沒往上刻,而整個內(nèi)容是一致的。
蒙古國杭愛山考古現(xiàn)場。齊木德道爾吉供圖
中華書局出版的《后漢書》書影。資料圖片
北匈奴是如何消失的,有了確切的地理路徑信息
齊木德道爾吉認為,從字數(shù)上看,可以肯定,公元89年隨軍的班固寫了《燕然山銘》,并摩崖刻石?!逗鬂h書》中記載的《封燕然山銘》在此以后,是經(jīng)過后人加工潤色的。
齊木德道爾吉說,由于歷史上中國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在地名等傳承上語言不同,造成北方許多歷史地理信息無法與今天的稱呼對應,給研究和還原歷史造成了不少困難。本次考古可以充分確認燕然山的位置坐標,也可確認燕然山是匈奴語。
齊木德道爾吉說,北匈奴是如何消失的,也有了確切的地理路徑信息。東漢永元元年(公元89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獲得大勝,幾乎全殲了北單于主力。當時,隨軍的班固寫了《燕然山銘》。這在《后漢書·竇憲傳》中有清晰記載。然而,古代沒有經(jīng)緯度的概念,原來的燕然山也是很大一片山脈,因此,《燕然山銘》的石刻具體地點在哪里一直沒人知道。燕然山一戰(zhàn)歷史上非常著名,因為當時東漢聯(lián)合了南單于、東烏桓、西戎、氐羌等北方勢力一起攻打北匈奴。此戰(zhàn)后,北匈奴脫離了漠北高原,往西遠遁。
齊木德道爾吉說,典故“燕然勒功”是我國歷史上首次有戰(zhàn)功刻石的記載,此后歷代多有效仿,今天我們找到了它起源的地方。
對于本次考古的詳細研究和解讀還在進行中。齊木德道爾吉透露,8月28日,在內(nèi)蒙古包頭市將舉辦國際蒙古學大會,屆時,他和高建國將做詳細解讀報告。
(本報呼和浩特8月15日電 本報記者 高平 見習記者 安勝藍)
封燕然山銘
【東漢】 班固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納于大麓,惟清緝熙。乃與執(zhí)金吾耿秉,述職巡御,理兵于朔方。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暨南單于、東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之群,驍騎三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云輜蔽路,萬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絳天。遂陵高闕,下雞鹿,經(jīng)磧鹵,絕大漠,斬溫禺以釁鼓,血尸逐以染鍔。然后四校橫徂,星流彗埽,蕭條萬里,野無遺寇。于是域滅區(qū)單,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qū)落,焚老上之龍庭。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上德。其辭曰:
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兇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
參考譯文:
大漢永元元年(漢和帝年號,公元89年)秋七月,國舅、車騎將軍竇憲,恭敬天子、輔佐王室,理國事,高潔光明。就和執(zhí)金吾耿秉,述職巡視,出兵朔方。軍校們像雄鷹般威武,將士們似龍虎般勇猛,這就是天子的王師。六軍俱備,及南單于、東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等人,猛騎三萬。戰(zhàn)車疾馳,兵車四奔,輜重滿路,一萬三千多輛。統(tǒng)以八陣,臨以威神,鐵甲耀日,紅旗蔽空。于是登高闕,下雞鹿,經(jīng)荒野,過沙漠,斬殺“溫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來涂刀劍之刃。然后四方將校橫行,流星閃電,萬里寂靜,野無遺寇。于是統(tǒng)一區(qū)宇,舉旗凱旋,查考史傳圖籍,遍觀當?shù)厣胶印=K于越過“涿邪山”,跨過“安侯河”,登燕然山。踐踏冒頓的部落,焚燒老上的龍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憤,光耀祖宗的神靈;下以穩(wěn)固后代,拓寬疆域,振揚大漢的聲威。此所謂一次勞神而長期安逸,暫時費事而永久安寧。于是封山刻石,銘記至德。銘辭曰:威武王師,征伐四方;剿減兇殘,統(tǒng)一海外;萬里迢迢,天涯海角;封祭神山,建造豐碑;廣揚帝事,振奮萬代。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班固《燕然山銘》摩崖石刻 《燕然山銘》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