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秋冬久咳頑咳 治咳名醫(yī)德叔教你對付它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實習生 謝佳熳 通訊員 宋莉萍 孔抒帆
秋冬交替,正是各種呼吸道疾病高發(fā)之時。11月18日,羊城晚報報業(yè)集團聯(lián)合廣東省中醫(yī)院舉辦、香雪制藥協(xié)辦的“秋冬養(yǎng)生與久咳久喘防與治”健康大講堂活動在省中醫(yī)院研修樓舉行。廣東省名中醫(yī)、廣東省中醫(yī)院副院長張忠德教授(德叔)為市民講授“秋冬護肺,遠離咳喘”的知識;廣東省中醫(yī)院甄氏流派團隊的專家現(xiàn)場為市民免費義診。金羊網羊城派同步直播,線上線下人氣滿滿。治咳治喘德叔最拿手,這里選風寒咳、燥咳、脾虛咳等三種咳嗽的防治妙招與讀者分享!
風寒咳——門關不嚴,風寒之邪致咳
德叔介紹,風寒咳,是因為身體的防護門關得不嚴實(表不固),風寒之邪找上門來引起的咳嗽。主要癥狀是咳嗽,喉嚨癢,有痰色白,鼻塞,流清涕,怕風怕冷,氣緊等。
日常調護注意兩點:第一,防風防寒,注意保暖。比如晨起多穿件衣服;入夜玩手機電腦時,頸肩部注意保暖;第二,適當鍛煉身體,養(yǎng)足體內陽氣。比如,選擇最佳運動時間和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中老年人適合打太極、練八段錦;學生及上班族,多散步,吸收深秋自然界的陽氣。
預防保健:穴位按摩、艾灸療法和中藥沐足
德叔說,穴位按摩可以選擇“肺俞、風府、風門”三個穴位,有祛風散寒,止咳化痰之功效;只需每日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處按揉,力度要適中。每個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1次。
艾灸療法選擇“涌泉、肺俞、風門、足三里”四個穴位,有溫肺散寒止咳之功效;操作方法是將點燃的艾條置于離皮膚2~3cm處,進行熏灸。每個穴位灸10~15分鐘,1周灸2~3次。
中藥沐足法是用艾葉30克,紫蘇葉30克,生姜20克泡腳,有疏風散寒止咳的功效。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加入水煎煮30~40分鐘。取藥汁倒入泡腳盆中,待水溫45℃左右開始泡腳,每天10~15分鐘,1周4~5次。
德叔推薦橘紅蘇葉飲和杏仁橘紅燉鷓鴣兩款藥膳,對風寒咳嗽有輔助治療作用。
燥咳——嗜辣受風,小心燥咳
燥咳也是秋冬季常見的咳嗽,有內外兩種病因,外因是不慎著涼后受風;內因是嗜食辛辣之品或肺本身有問題。主要癥狀為干咳,少痰或沒什么痰,或者痰比較粘,不容易咯出來,或者痰中有血絲,口干,咽燥,聲音嘶啞等。
日常防護要注意:第一,防風在先,保暖與微凍無縫連接。比如,起風時,戴絲巾或穿圓領衣服,防止秋風襲擊頸肩背部。第二,潤秋燥。晨起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
預防保健:穴位按摩和刮痧
穴位按摩選擇“天突、列缺、魚際”三個穴位按揉,可潤肺化痰止咳。只需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處按揉,力度適中。每個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1次。
刮痧選擇“中府、照海及頸椎風府到大椎穴處”,有養(yǎng)陰、利咽、降肺氣之功效。先將刮痧油均勻涂抹在操作部位,刮痧板與皮膚呈45°,由上到下輕輕刮10~15分鐘;力度及速度要均勻,以能耐受為佳,1周1次。
德叔推薦杏仁燉雪梨和沙參玉竹煲老鴨兩款針對燥咳的藥膳,可清熱降噪,輔助治燥咳。
脾虛咳——憂思多慮傷脾
所謂脾虛咳,是因為飲食不當或思慮過多,傷到了脾所致。主要癥狀是咳嗽反復發(fā)作,痰多,晨起或食后加重,總覺得很累,大便爛,胸悶等。日常防護注意兩點:第一,少吃煎炸、油膩、寒涼之品及五谷雜糧,避免影響脾胃運化;少吃番薯、玉米、芋頭等粗糧,避免增加脾胃負擔。第二,切忌思考過度,思考過多會影響脾胃正常的運化。
預防保?。貉ㄎ话茨桶寞煼?/strong>
選“足三里、三陰交、豐隆”三個穴位按摩,有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只需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處按揉,力度適中。每個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1次。
艾灸療法選擇“脾俞、肺俞、胃俞、風門”四個穴位,可祛風健脾化痰。具體是將點燃的艾條置于離皮膚2~3cm處熏灸。每個穴位灸10~15分鐘,1周灸2~3次。若艾灸后覺得燥熱,可喝點淡鹽水。
德叔推薦太子參核桃粥和陳皮五指毛桃煲竹絲雞兩款藥膳,可補脾止咳。
編輯:劉暢
關鍵詞:穴位 德叔 按揉 治咳 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