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捐出“余款”是一種愛心互動
兩個月前,廣東肇慶學院大二女生沈霞妹在微信朋友圈籌款救病父,三天籌到近百萬。12月3日凌晨3點半,沈霞妹父親不幸去世。隨后,霞妹承諾將剩余的48 .6萬余元善款捐出。12月16日下午,沈霞妹公布善款來源和捐款去向,并現(xiàn)場簽訂相關捐贈協(xié)議。(12月19日《南方都市報》)
在這個充滿愛和善的社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來都不缺現(xiàn)實的佐證,廣東肇慶女大學生沈霞妹“眾籌救父”,便是典型的一例。其父親病重,因無力承擔巨額醫(yī)藥費,家里準備放棄治療,無奈之下,其在網(wǎng)上籌款救父,短短3天時間,善款多達百萬元。但是,由于病情太重,父親不幸去世。悲痛之余,沈霞妹決定將剩余的近50萬元善款捐出。
愛心的簇擁,慈善的偉力,不僅洗滌了沈霞妹心中的陰霾,而且給她帶來了無以言表的感動;同時,也激發(fā)出了其善良、質(zhì)樸的情懷。再者,沈霞妹將余款捐出,表現(xiàn)出了一種良好的姿態(tài):不貪占公眾的愛心,不奢享慈善資源。從這一點來看,沈霞妹表現(xiàn)出來這種姿態(tài),值得許多受助人效仿。
特別是,沈霞妹將余款捐出,也是與愛心和慈善的一種良性互動。其一,期待由自己發(fā)起的這次“眾籌救父”行動,始于眾籌,終于慈善,能夠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其二,在接受愛心援助的同時,向愛心人士表達感恩之情。其三,希望人們不要把關注和愛心聚集于她一人身上,社會上還有比她更不幸、更需要幫助的人。
可見,對愛心和慈善最好的感恩方式,就是反哺愛心和慈善。具體來講,受助對象如果覺得“愛心過?!?,或者善款沒有用完,不妨將接受的部分善款捐獻出去,去救助那些比自己更不幸、更需要幫助的人。只有這樣,對愛心和慈善的良性互動,才更有實際意義;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慈善“回流”的溫暖力量;也只有這樣,每一次網(wǎng)上募捐活動,均會有一個更加完美的結局。(汪昌蓮)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沈霞妹 微信朋友圈籌款救病父 捐出“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