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左玉河:歷史在口述中永存
口述歷史旨在以訪談、錄音、錄影等方式采集、整理、保存、研究歷史當事人或見證者的歷史記憶與相關史實。在發(fā)明文字以前,口耳相傳的歷史是人類唯一的記憶形式,因此口述史本是歷史學的源頭。
左玉河
不過,盡管我國有著悠久的口述歷史傳統(tǒng),但現(xiàn)代意義上的口述歷史是從西方引入的。作為歷史學的一門新興分支學科,口述歷史日益受到學界和大眾的普遍關注,我國口述歷史發(fā)展的現(xiàn)狀如何?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與中國氣派的口述歷史學科體系?本報記者日前采訪了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秘書長左玉河。
時不我待:搶救即將逝去的歷史記憶
記者:口述歷史與歷史記憶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歷史記憶很重要的就是歷史事件的當事人、見證者的回憶,從這個角度來講,口述歷史是在與時間賽跑。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時,抗戰(zhàn)老兵這樣一個特殊群體,讓人們再次意識到搶救即將逝去的歷史記憶刻不容緩。請您談談這個問題。
左玉河:的確是這樣。歷史記憶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是歷史當事人對后人寶貴的饋贈。對這些高齡老人進行口述訪談,就是與時間賽跑。這些年,我們在這方面有太多的教訓。比如,童天湘先生是著名詩人田間的弟弟,也是著名人工智能專家。我們很早就想對他進行口述訪談,卻未能抓緊。后來他患了晚期癌癥,我們聞訊慌忙到家探訪。在兩個多小時的訪談中,童先生強撐病體,講述了提出“智能革命”的前因后果及與錢學森的討論。記得他最后說:退休十多年一直在構思撰寫《智能價值論》,如果你們早點來做訪談,我可以將這么多年的思考講出來,也算留給同行的思想遺產(chǎn)吧,恐怕已沒有機會了。不久,童先生謝世了,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抗戰(zhàn)老兵也是如此,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之際,很多人尋訪抗戰(zhàn)老兵做口述訪談,但幸存的老兵已經(jīng)很少,且多已90歲高齡,要恢復保存清晰的歷史記憶相當困難。大家不約而同地感慨:抗戰(zhàn)口述訪談如果提前10年來做,親歷抗戰(zhàn)的歷史當事人會多很多,一定能采集并保留更多豐富而清晰的口述史料;反過來想,如果我們再過10年做抗戰(zhàn)老兵的口述史,恐怕就更難了。因此,做口述史必須樹立搶救意識和緊迫感,否則某些歷史的真相與細節(jié)恐怕將無從知曉。同時,口述歷史的價值在于盡可能多地保存真實的歷史記憶,這就要求不能過于短視,對于那些具有歷史價值而未必有經(jīng)濟效益或短期效應的也要抓緊搶救,盡可能多地、完整地保留歷史記憶。
“眾聲平等”:書寫大眾自己的歷史
記者:某種程度上,口述史將普通大眾作為記錄歷史尤其是敘述歷史的主體。作為一種全新的多方面的歷史建構活動,口述史如何使人人都可能參與當代歷史的書寫呢?
左玉河:可以說,口述史的興起不僅將活生生的口述史料整理并保存下來,而且為大眾書寫自己的歷史提供了現(xiàn)實的可能性,改變了歷史研究的既定模式。自唯物史觀誕生以來,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得到了空前彰顯,書寫人民群眾的歷史成為近代以來史學發(fā)展的重要趨勢。但因缺乏記載大眾活動的歷史資料,以何種方式研究和書寫大眾的歷史,成為長期以來困擾歷史研究的一個問題。口述歷史的興起改變了這種狀況,大眾既是歷史的當事人和見證者,也是口述歷史的敘述者和歷史記憶的打撈者,同時還是歷史的研究者和書寫者??谑鰵v史是大眾講述和書寫自己歷史的手段、方法和主要途徑,他們可以通過“口述”方式,講述、記錄并研究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歷史和切身感受的歷史,發(fā)出并留住更多的聲音。
口述歷史也是研究者通過口述訪談的方式,對歷史當事人進行采訪并在溝通中整理史料的過程,最后形成的口述歷史文本是訪談者與歷史當事人合作完成的,改變了以往歷史研究中完全將當事人排除在研究主體之外的做法。與精英人物相比,多數(shù)普通大眾是事件的參與者和具體的實施者。所有關于歷史記憶的聲音都是平等的。因為大眾的歷史記憶提供了普通當事人對該事件獨特的視角和深切的感受,揭示了精英們看不到的另一面。因此有人說:“普通人的見證,在某種意義上要比名人、大人物的見證更可貴,更難得?!?/p>
“交響合唱”:多維度推進的發(fā)展格局
記者:今天,錄音、錄像等科技手段日新月異,微信、博客等新媒體的普及使得口述歷史異常熱鬧。我國口述史學當前處于什么樣的發(fā)展狀態(tài)?
左玉河:目前,中國當代口述歷史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維度推進的發(fā)展態(tài)勢。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首先,理論探討與口述訪談實踐并行發(fā)展。一方面是歷史學界借鑒西方口述歷史理論從事訪談工作,并從學理層面推進中國口述歷史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是不同領域的學者乃至更多的人直接投入口述史料的搶救和采集工作中,將傳統(tǒng)的社會調(diào)查“筆錄”轉(zhuǎn)變?yōu)榭谑鲈L談的“口述”,從實踐層面推進口述歷史的發(fā)展。
其次,歷史學界與社會各界共同推動。近代史、國史、黨史、地方志等研究部門,政協(xié)文史委、高校歷史院系及新聞出版部門,均參與到口述歷史的“大合唱”中。各種冠以“口述史”名目的出版物大量出版并暢銷,出現(xiàn)了“圖說史大出風頭,口述史一枝獨秀”的格局。
再次,口述史方法廣泛應用于歷史學及各專門領域。史學家可以將其作為搜集整理口述資料的手段加以運用,新聞界可以通過口述訪談采集并保留歷史記憶,民俗學家則通過田野訪談進行民俗調(diào)查??谑鍪饭δ艿亩鄻有詫е驴谑鲈L談實踐的豐富性。訪談對象既可以是社會精英,也可以是底層百姓;訪談內(nèi)容既可以是戰(zhàn)爭、革命等軍國大事,也可以是民眾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日?,嵤?。交響合唱與大眾參與,是中國當代口述歷史發(fā)展的突出特點。
強化規(guī)范:建構中國特色與中國氣派的口述史學
記者:如您所言,當前的口述歷史熱鬧非凡、交響合唱,影響口述者記憶呈現(xiàn)的因素眾多,比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因而口述歷史能否還原“歷史真實”一直存在爭議。您覺得我國口述歷史的發(fā)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克服?
左玉河:從整體上看我國口述歷史仍面臨著許多困境。一是學科定位不明確,沒有納入現(xiàn)行的科研和教學體制,導致專門人才缺乏。二是缺乏政府部門強有力的支持,一些歷史當事人對口述訪談有所顧慮。三是沒有正規(guī)的研究機構作為學術依托,沒有必要的經(jīng)費加以支撐,導致缺乏長遠規(guī)劃,難以有效搶救諸多瀕危的歷史記憶。
目前制約口述歷史發(fā)展的最大問題,是口述實踐缺乏必要的工作規(guī)范。美國口述歷史繁榮的重要原因,是不僅建立了全國性的口述歷史協(xié)會及遍布全國的分會,而且制定了統(tǒng)一的工作規(guī)程和法律規(guī)范。反觀我們的口述歷史研究,呈現(xiàn)出各自為戰(zhàn)、雜亂無章的局面,不僅缺乏一套采訪、研究、保存、出版的規(guī)范章程和工作規(guī)程,而且從事訪談及整理的人往往缺乏必要的常識及基本技能,從而致使口述訪談的水平參差不齊。不僅存在當事人美化自己、口述內(nèi)容失真現(xiàn)象,而且存在訪談者因缺乏基本的道德操守、社會責任而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個人隱私等不良現(xiàn)象。
切實推進我國口述歷史的健康發(fā)展,既要求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其學科建設,在資金和人員方面給予扶植,也要求有志于此的朋友們盡快投入到歷史記憶的采集中去,更要求訪談者強化規(guī)范意識,嚴格按照口述歷史的工作規(guī)程和學術規(guī)范進行。當然,最重要的還要有奉獻精神,有對歷史和對后人負責的精神。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左玉河 口述歷史 歷史記憶 中國特色 中國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