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黨和國家檔案事業(yè)的奠基人
——回顧周恩來同志對檔案事業(yè)的歷史性貢獻
二、關于建立中央檔案館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黨留下的是一個爛攤子,物價飛漲、民不聊生。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經(jīng)濟,是當時面臨的緊迫任務。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周恩來同志為此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地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周恩來同志仍十分關心新中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惦記著中央檔案館建設問題。根據(jù)周恩來同志提議,1954年11月8日,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成立了國家檔案局,管理國家檔案事務。同年,成立了中央檔案館籌備處。經(jīng)過大量調(diào)查研究和論證,提出了中央檔案館建設總體方案,選址在北京西郊溫泉苗圃以南、白家疃以西地帶。方案認為,這里西南靠山,比較隱蔽,有利于安全;沒有礦區(qū),空氣清潔,有利于檔案保護;距離公路不遠,交通方便。方案提出,中央檔案館設計建筑面積為44000平方米。從今天的情況來看,建設一項幾萬平方米、十幾萬平方米的工程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經(jīng)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建一個4萬多平方米的檔案館是很不容易的。1955年8月26日,習仲勛同志主持國務院秘書長辦公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同意,并報周恩來同志批準了這個方案。經(jīng)過3年多的建設,1959年10月,中央檔案館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周恩來同志親自為中央檔案館題寫了館名。郭沫若同志為中央檔案館題詩:“前事不忘后事師,自來墳典萃先知。猶龍柱下窺藏史,呼鳳輿前聽誦詩。國步何由探軌跡,民情從以識端倪。上林春訊人間滿,剪出紅梅花萬枝?!边@首詩表達了郭沫若同志對新中國檔案工作的贊賞和期望。
幾十年來,中央檔案館館藏不斷豐富,保管條件不斷優(yōu)化,管理手段日益現(xiàn)代化,在黨和國家各項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F(xiàn)有館藏360個全宗,檔案149萬余卷又30余萬件,各種資料240余萬冊,還保管著毛澤東同志藏書96000多冊。這些珍貴檔案記錄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后的奮斗歷程。當看到我們黨第一個黨綱的時候;當看到八一南昌起義的相關文獻的時候;當看到毛澤東同志到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jù)地,開創(chuàng)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檔案文獻的時候;當看到偉大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的相關文獻的時候;當看到黨的七大檔案文獻,看到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指揮奪取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偉大勝利的大量文電的時候;當看到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檔案文獻的時候;當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國家發(fā)生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的檔案文獻的時候,我們心潮澎湃,充滿無限感慨。不容易??!到今年,我們黨已走過了95年的光輝歷程。毛澤東同志對我們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的總趨勢曾作出這樣的論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毛澤東同志的論斷,是多么經(jīng)典,多么正確??!
檔案館不僅要保管好檔案,而且要利用好檔案,使其發(fā)揮重要作用。多年來,中央檔案館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務,積極提供檔案服務。先后為編輯《毛澤東選集》(1—4卷)和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陳云文選,撰寫他們的傳記;為中央國家機關和各地方、各方面編研的各種專題提供了大量檔案文獻。中央檔案館還編輯出版了大量檔案匯編及相關資料,如《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1—1966)68冊、《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至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檔案文獻選編》9卷、《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資料叢書》12卷、《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185卷、《毛澤東評點資治通鑒》10冊、《中華人民共和國經(jīng)濟檔案資料選編》31卷等,為研究我們黨的歷史、研究中國革命和建設提供了大量詳實材料。
1996年9月,第十三屆國際檔案大會在北京召開。2000多名代表到中央檔案館參觀。他們對這樣規(guī)模的檔案館,這樣豐富的館藏和一些有自己傳統(tǒng)特點的保護檔案的手段,感到欽佩。
中央檔案館1956年開工建設,到今年已經(jīng)整整60年了。周恩來同志對中央檔案館的重視和支持,對檔案工作的關懷和指導,一直激勵著我們。今天,我們紀念和緬懷黨和國家檔案事業(yè)的奠基人周恩來同志,就是要牢記他的諄諄教誨,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檔案工作者的光榮傳統(tǒng),倍加珍惜,努力工作,把中央檔案的保管和利用工作做得更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貢獻更大的力量。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王剛 周恩來 檔案事業(yè) 貢獻 中央檔案館 中央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