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黃維若:舞臺上的“工匠精神”
歷史題材戲劇在1900年以來的100余年中,獲得了極為豐富的發(fā)展。我是學史論出身的,天生對歷史的東西很感興趣,近年來創(chuàng)作了不少歷史題材舞臺劇。6月,話劇《樣式雷》再次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部劇于2015年7月面世,劇本寫作用了兩年多的時間,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對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思考的過程。
黃維若
《樣式雷》寫的是清朝宮廷建筑總設計師雷氏家族,從康熙到光緒年間,雷氏家族作為清朝內務府營造司樣式房掌案,祖祖輩輩七代人,設計建造了所有的宮殿、廟宇、園林等皇家建筑,在他們身上,凝結著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智慧精華,體現(xiàn)著工匠精神的堅定細致。在戲劇舞臺上展現(xiàn)這樣一個家族,從什么角度切入?
在舞臺劇創(chuàng)作實踐中,真實反映歷史事件也好,采用某個歷史題材也好,我總會想:現(xiàn)代人看著這個劇,有什么積極作用?!稑邮嚼住凡⒉皇且徊繗v史劇,不是表現(xiàn)中國古代建筑技術的行業(yè)劇,而是一部有深厚歷史背景的故事劇,將主人公置于一個艱難的情境之中,表現(xiàn)他們的奮斗與內心演化。
這個艱難的情境便是1873年慈禧太后下令重修圓明園。這一年是清王朝風雨飄搖的時期,太平天國運動剛被鎮(zhèn)壓下去不久,帝國主義列強肆無忌憚侵略中國,社會經(jīng)濟破產(chǎn),民生凋敝,此時花重金重修圓明園引起了朝廷的重大爭論,而作為具體的建筑專業(yè)執(zhí)行者,樣式雷家族面臨重大考驗。對于雷家第六代雷思起、第七代雷廷昌來說,沒有人比他們更希望把圓明園重建,因為這里凝結了他們祖輩的心血和技藝;但是,他們也是老百姓,他們知道戰(zhàn)爭中老百姓的生存狀態(tài),這將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沉重負擔,在各種戲劇沖突搓揉下,他們一點一點改變,最終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從技術的角度建議慈禧讓此工程下馬。
這是一個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有關的故事,通過匠人的技藝和品格——他們技藝精湛,心中有國有民,我們可以看到工匠精神、中國精神。今天我們國家倡導工匠精神,在我的理解中,工匠精神是技藝上的精益求精,更是匠心匠魂——心里有國家、有民族,才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精湛的技藝,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和價值觀的體現(xiàn)。
“三山五園京西道,斷壁殘垣草青青。觸目傷心家國恨,魂牽夢繞赤子情?!薄稑邮嚼住芬婚_場,出現(xiàn)的并不是演員,而是評書藝術家連麗如“真實”的說書,給觀眾講樣式雷的故事,介紹背景。說到精彩之處,燈光一變,可視可見的戲劇形象出現(xiàn)在舞臺上開始表演,而在不同場次交接的地方,說書人又再次出現(xiàn)。
這是《樣式雷》和一般戲劇不一樣的地方,其實是從布萊希特敘事技巧轉換過來的一個設計——舞臺是一個窗口,我們通過這個窗口看見有人講述生活。樣式雷是一個延續(xù)百余年的傳統(tǒng)建筑家族,他們有太多事情,在有限的舞臺時間空間里說不清楚,而安排一個說書人來說,很多背景故事比較容易交代,并且有起承轉合的作用,符合《樣式雷》這出戲自身的特點。為什么這樣設計?我認為,舞臺藝術要講究技巧。
藝術創(chuàng)作首先要深入生活,這是一個基礎———就像人吃飯喝水一樣,深入生活是作家創(chuàng)作的前提。對于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有了扎實生活的基礎后,還要注重舞臺技巧的研究,簡單說,就是如何讓這個劇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時更好看?我們可能有這樣的觀劇經(jīng)歷,明明是好的題材,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典型范例,但展現(xiàn)在舞臺上時卻變得蒼白、呆板,所以,要有更好的技術技巧,才能多方面、多層次反映現(xiàn)實生活所要表達的內容。通過技術上的精益求精,讓作品更生動,讓觀眾覺得好看,從而真正講好中國故事,展現(xiàn)中國精神,這何嘗不是一種“工匠精神”呢?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央戲劇學院教授)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黃維若 舞臺 工匠精神 《樣式雷》